English

对课堂教学目的的再认识

1998-03-04 来源:光明日报 宾华 我有话说

传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识记课堂知识,将目的直接指向知识的掌握。强调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目的不能只界定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层次上,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内化是指将外在的东西转化为内在的东西,就课堂教学而言,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纳入其已经理解、已经识记和已能运用的知识体系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堂教学的好坏评判于学生内化知识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自我陶醉般地讲课,学生却没有进入相应的状态;老师认为学生完全应该理解、掌握的课堂知识,学生却存在疑问;学生面对老师的问题茫然,老师面对学生的表现惊讶。这些教学预期与教学结果的背离现象,正是传统教学方式局限性的暴露。

我们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的场理论来分析这种背离现象。用勒温的学习理论分析上述背离现象,问题症结在于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通过开发学生心理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则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心理的生活空间”构建上的差异性,二则缺少调动学生学习心理的手段。

当我们深思“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复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时,勒温的场理论学习观无疑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立足于怎样传授知识,场理论的出发点立足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心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预定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场理论则强调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场理论则强调要让学生充当主动进取的角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老师传授知识这一个有形的中心,场理论则要求教学要突出两个中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其次是老师传授知识,两个中心,一个无形,一个有形,以无形统御有形。

场理论为我们开展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关键的着眼点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理空间,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他的“心理的生活空间”。课堂教学应当力求成为一把开启学生心理空间的钥匙,去调动学生的潜解,去促使学生自觉地而非被动地内化知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开展素质教育,似乎应该这样来说明课堂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

自我意识是指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成熟的自我意识会使人自觉、主动地认识和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愉快地接纳自我,并不断地追求自我发展。“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不但要能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还要学会理解知识、识记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方法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青少年最充分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将是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笔者以为促使学生最充分发展的学习条件就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学会学习的成功,而老师们精心准备、组织的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种条件的主要途径。如果说教学工作是神圣而伟大的,原因一定不仅仅在于教师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教师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为了让学生们站在自己的双肩上,立得更高,看得更远。因其如此,教学工作才突显亮丽而伟大。

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求教师的备课准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便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联系已有的知识,扩充和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不能只强调课堂知识的掌握;要求教师要突出学习心理的触动,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构建,学习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停留在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作者单位:深圳中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